①比喻夫妻不和。《太平广记・卷四九二・灵应传》:“泾阳君与洞庭外祖,世为姻戚,后以琴瑟不调,弃掷少妇,遭钱塘一怒,伤生害稼,怀山襄陵。”《幼学琼林・卷二・夫妇类》:“琴瑟不调,夫妻反目之词。”亦作“琴瑟失调”。
②比喻施政不当。《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
1,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
2,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
3,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
4,不曾想一百对夫妻倒有九十九对琴瑟不调鸡狗不谐反目成仇,成了解不开的冤家。
5,写了五回,感觉不是太好,但幸好才写了五回,琴瑟不调,自当改弦而更张之。
6,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
7,琴瑟不调,改而更张,虽明旨已行,犹宜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