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口渴时才挖井取水。比喻事到临头才著手准备,为时已晚。#语本《黄帝内经素问・卷一・四气调神大论》。△“临阵磨枪”
夫病已成而后[2]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3],不亦晚乎!
[1]典故或见于《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2]药:投药治疗。
[3]斗而铸锥:要打仗了才铸造兵器。比喻时机已丧失。锥,音zhuī,本是尖形铁器,此指兵器。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晏子对曰:“不然。夫愚者多悔,不肖者自贤。溺者不问队,迷者不问路;溺而后问队,迷而后问路,譬之犹临难而遽铸兵,临噎而遽掘井,虽速亦无及已。”
“临渴掘井”原作“渴而穿井”。《黄帝内经》共十八卷,内容包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两部分。是春秋战国前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也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这篇〈四气调神大论〉记载:强调人应依据四时阴阳调整作息以养生的重要性,阐明四时阴阳是万物的根本,顺应节气就不会生重病,是养生的方法,如果等到病根生成才治疗,乱象已成才治理疏通,就像口渴了才挖井取水,要打仗了才铸造兵器,这样岂不是太晚了!后来“临渴掘井”这句成语,就从原文中的“渴而穿井”演变而来,用来比喻事到临头才著手准备,为时已晚。另外在《晏子春秋・内篇・杂上》也记载一则故事:春秋鲁昭公逃离自己的国家投奔齐国,齐景公问他原因时,他说:“我因为不懂得任用贤德忠心的人,又听不进谏言,导致身边都是奸佞小人,没有人可以辅佐我,因此失去政权。”景公听了问晏子:“如果帮助鲁昭公回去鲁国,他会成为贤明的国君吗?”晏子回答说:“不会。溺水后才探水路,迷路后才向人问路,就像是面临灾难才赶紧铸造兵器,被噎著了才赶紧挖井取水,虽然紧急采取行动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噎”指食物塞住咽喉,气透不过来。如果把噎改成渴,意思就会更明白。
语义比喻事到临头才著手准备,为时已晚,无济于事。
类别用在“临事行动”的表述上。
①这种临渴掘井的作法,怎么能周全呢?
②与其迫在眉睫才临渴掘井,不如早点准备,免得慌乱。
③劝你们与其临渴掘井,不如未雨绸缪,以免后悔来不及。
④暴雨来了才要修堤,乡公所还真是临渴掘井,怎么来得及?
⑤平时不重视人才养成,到现在才来瞎抓,无异于临渴掘井。
⑥与其临渴掘井,乱成一团,不如早作准备,可以按部就班慢慢来。
⑦资料得靠平日累积,素养得靠平日修练,临渴掘井如何成就好文章?
同义“临渴掘井”及“临阵磨枪”都有不事先准备,临时才想办法的意思。
异义“临渴掘井”用在自己意识到事情紧迫的状况;“临阵磨枪”则用于事到临头必须立即去做的状况。
临渴掘井 | 临阵磨枪 | 例句 |
---|---|---|
✅ | ❌ | 暴雨来了才要修堤,乡公所还真是临渴掘井,怎么来得及? |
❌ | ✅ | 他每次到了考前才要临阵磨枪,难怪考得不好。 |
1,夫焦头烂额固不如由突徙薪也,亡羊补牢终胜于临渴掘井也。
2,其中包括设置专门的研究机构,配备专业的研究人员与设施,确定具体的研究任务与内容,既有近期目标,又有中远期目标,不能临渴掘井,仓促应付。
3,临渴掘井是办不好事情的。
4,与其临渴掘井,不如未雨绸缪,战略竞争观念是防止企业陷于战术竞争旋涡的救生圈。
5,资料得靠平日累积,素养得靠平日修练,临渴掘井如何成就好文章?
6,科技兴国是基本国策而不是权宜之计,科技发展应高瞻远瞩而不是临渴掘井,应该以一个民族的清醒对待科技竞争,以忧患意识激发民族在科技上的自觉意识与自觉行为,以科学精神熔铸民族文化特质。
7,平时不充实国防力量,等到敌人侵犯才练兵设防,临渴掘井,又怎来得及。
8,韩飞接受雍墨建议,将此处又布下聚灵大阵,分别赠予各人无数丹药,让他们提升修为,他日若一朝功成,自己一旦得道,便要举家飞升,未雨绸缪好过临渴掘井。
9,其中包括设置专门的研究机构,配备专业的研究人员与设施,确定具体的研究任务与内容,既有近期目标,又有中远期目标,不能临渴掘井,仓促应付。
10,与其临渴掘井,乱成一团,不如早作准备,可以按部就班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