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十分惊慌害怕。语本敦煌变文《维摩诘经讲经文》。
维摩发笼离垢之缯,手柱(拄)弱梨之仗(杖),谓我言道:“弥勒:汝久居圣位,已出烦(樊)笼,三僧祇劫修行,百万生中精进。福惠具足,种性尊高,六度已圆,十身备历。所以世尊授仁者记,一生成佛。未委三生之中,何生得记,过去未来现在?若言过去,过去已灭;若言未来,未来未至;若言现在,现在不住。况生住异灭,念念迁移,云何弥勒得授记乎?又莫是无生得受记也?若是无生得受记者,如无有生;若以如灭得受记者,如无有灭。真如不属生灭,无去无来。又一切众生,皆有真如。若弥勒得授记者,一切众生,亦合得记。若过去得菩提,即是菩提无住相。若未来得菩提,未来之事有何凭,现在推穷又是无。”……弥勒告世尊:“世尊,维摩居士说尔许多来由,我于当日都无[1](祗)对。会中有二百天人,闻居士谈扬,尽怀欢喜之心,皆获无生法忍。唯增惭[2](赧),尚自忧惶,闻说便瞻(胆)战心惊,岂得交吾曹为使,伏乞世尊,特开惠镜,[3]卑情,会中菩萨极多,且望慈悲别请。”
[1]:同“祗”,恭敬的。
[2]:同“赧”,害羞惭愧而脸红。
[3]朗鉴:明镜。
“心惊胆战”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十分惊慌害怕,典源出自〈维摩诘经讲经文〉。其中有一段叙述维摩诘假称身患疾病,藉著众人来探视他时,得以教化众生。释迦世尊也派他的弟子前去探视,但是大家都因为维摩诘的辩才太了得,没有人想要代表去探视。于是世尊要弥勒菩萨去探视维摩诘,弥勒菩萨回答世尊说:“世尊,我恐怕也不能胜任。因为我曾在兜率天宫为兜率天王及其眷属说修习到得不退转法时,维摩居士的对我的一段反论,现场的人听了后,都同时证入无生法忍的境界。当时,我觉得十分惭愧,忧虑惶恐,对自己的不足感到惊慌害怕。我与他的境界实在是差太远了,所以恐怕没有办法代表大家去探视维摩居士,希望世尊能够改派别人去。”原文的“胆战心惊”就是用来形容十分惊慌害怕。后来“心惊胆战”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十分惊慌害怕。如《西游记》第一○回:“龙王见说,心惊胆战,毛骨悚然。”
语义形容十分惊慌害怕。
类别用在“惊惧恐慌”的表述上。
①金兵一听到领军的人是岳飞,就心惊胆战,望风而逃。
②老李因为挪用公款怕被公司查觉,整日心惊胆战,睡不安枕。
③有惧高症的她,只要到稍微高一点的地方,就会感到心惊胆战。
④虽然表演走钢索的不是自己,但仍不免觉得心惊胆战,替他捏一把冷汗。
⑤上到了吊桥,看到脚下深不见底的山谷,我不由自主地心惊胆战,感到脚软。
1,自此蒙古后退,以东京为界,秋毫不犯,萧月生之威,实令他们心惊胆战,有如此之能,若是想灭一城,怕是无人能挡,实不敢再招惹南宋。
2,让众人心惊胆战的是,可怜的小仝面目皆非躺在地上,双耳和鼻子不见了踪影,颈部不断向外涌血。
3,你一生气,我就腿发酸;你一心烦,我就脚发软;你一发怒,我就脸冒汗;你一瞪眼,我就心里乱;拜托早日给个笑脸,不要令我心惊胆战,回个信息叫我心安。
4,一点点的风吹草动,都会令他们心惊胆战,惶惶不可终日。
5,当我看到那只巨大的鲨鱼在水下游弋时,我心惊胆战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力。
6,我第一次登上高空吊桥时,心惊胆战地感受到了脚下万丈深渊的恐惧和悬空的颤栗。
7,当我得知自己被选为代表参加演讲比赛时,我心惊胆战,却也感受到了巨大的责任和荣誉。
8,伯爵夫人忧悒地啜泣,把脸藏在女儿怀里,可是尼古拉站了起来,心惊胆战,从房里走出去了。
9,我们在火山口边缘行走时,我感受到了一种心惊胆战的紧张感,但又被壮丽的景色所吸引。
10,还在机场布置数十个具有鸟类天敌眼睛模样的“恐怖眼”,这些不分昼夜睁大的“眼睛”,随时让闯入机场的飞鸟心惊胆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