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以著作不便问世,只合收藏在大山之中。比喻著述极俱价值,能流传后世。见“藏之名山”条。《明・袁宏道・哭江进之・序》:“郎君幸尽以诸稿属我,我当为进之删定,藏诸名山,以俟后世子云也。”
1,那意思,有点像我们中国人的“藏诸名山,留之后世”。
2,如果都写下来,不必出版,只是像司马迁那样,藏诸名山,传诸后世,也许在1000年后,成为研究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陆婚姻状况的重要文献。
3,更多的书籍原本就不打算“藏诸名山,传诸后世”,比如供旅途消遣的,目的地一到,一本书的寿命也随之完结。
4,我认为这本书的学术价值是很高的,真是可以藏诸名山,传之后人。
5,9 如果都写下来,不必出版,只是像司马迁那样,藏诸名山,传诸后世,也许在1000年后,成为研究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陆婚姻状况的重要文献。
6,难道是因为那些教材真的全都是值得藏诸名山、传诸后世以致人们必得世代诵读的经典吗?显然都不是。
7,传诸后世以致人们必得世代诵读的经典吗?显然都不是。
8,10 更多的书籍原本就不打算“藏诸名山,传诸后世”,比如供旅途消遣的,目的地一到,一本书的寿命也随之完结。
9,6 我认为这本书的学术价值是很高的,真是可以藏诸名山,传之后人。
10,鲁迅常谓文人写作,固不在藏诸名山,此语甚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