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钟,乐器名。器大声宏,具有校正音律之效。“黄钟毁弃”指可用以校正音律的乐器遭到毁坏抛弃,比喻贤才不被重用。语出战国楚・屈原〈卜居〉。△“瓦釜雷鸣”、“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世[1]而不清,[2]为重,[3]为轻;[4]毁弃,[5];[6]高张,贤士[7]。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
[1]溷浊:污浊。溷,音hùn。
[2]蝉翼:蝉的翅膀。常用以比喻极轻极薄之物。
[3]千钧:形容非常重。钧,古时秤量的单位,一钧等于三十斤。
[4]黄钟:乐器名。器大声宏,具有校正音律之效。
[5]瓦釜雷鸣:比喻平庸无才德的人却居于显赫的高位。见“瓦釜雷鸣”
[6]谗人:以言语毁善害能的人。
[7]无名:没有名声。
战国楚臣屈原受谗言毁谤,怀王时,放逐汉北,楚顷襄王时虽召回重用,旋又遭谗,流放江南,于是作〈九歌〉、〈卜居〉等篇,以明己志。〈卜居〉这篇是写他一直得不到召见,理想和现实的相互矛盾,心里感到迷惑,于是去见太卜,想借由占卜结果来解开心中的迷惑。文中屈原说他不知该怎么做才是对的,觉得世间污浊不清,轻薄的蝉翼被认为是重的,千钧却是轻的,可用以校正音律的乐器遭到毁坏抛弃,才质如瓦釜却发出如雷巨响,直似妖怪作声,庸人在职;善于毁谤别人的人位居高位,贤能的人才却没有名声。屈原以“黄钟”比喻贤士,“瓦釜”比喻谗人,感叹小人得志,世间没人了解他的廉洁坚贞。后来“黄钟毁弃”用来比喻贤才不被重用。
语义比喻贤才不被重用。
类别用在“用人不当”的表述上。
①明朝末年,黄钟毁弃,小人当道,亡国是必然的结果。
②你这种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用人作法,员工哪能心服呢?
③在这同行竞争激烈的当头,用人最为要紧,如果黄钟毁弃,后果将不堪设想。
④正是因为今日是个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时代,我们才要发出正义之声来振聋发聩。
1,3月20日,朱大可在其博客上发文《“黄钟毁弃,瓦缶雷鸣”——奥运“缶”究竟象征了什么?》回应人们的质疑。
2,柳亚子先生很愤慨地说:"现在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我们却应该把瓦釜毁弃掉;让这黄钟大吕之音雷鸣起来!"。
3,老板放着好好的工程师不用,却偏偏相重用这个只会溜须拍马的人,真是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啊!
4,明朝末年,黄钟毁弃,小人当道,亡国是必然的结果。
5,你这种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用人作法,员工哪能心服呢?
6,黄钟毁弃,瓦缶雷鸣,蠢兹幺么,毒害乃尔。
7,在这同行竞争激烈的当头,用人最为要紧,如果黄钟毁弃,后果将不堪设想。
8,噫!鼠辈邸张,其若是哉!黄钟毁弃,瓦缶雷鸣,蠢兹幺么,毒害乃尔。
9,嚣不能慰留,自失羽翼,遂至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10,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世溷浊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馋人高张,贤士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