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这里求索取用。语出《左传・僖公七年》。后用“予取予求”比喻任意取求,需索无度。
夏,郑杀申侯以说于齐,且用陈辕涛涂之谮也。初,申侯,申出也,有宠于楚文王。文王将死,与之璧,使行,曰:“唯我知[1]。女[2]而不[3],予取予求,[4]也。后之人将求多于女,女必不免。我死,女必速行,无[5]小国,[6]焉。”既葬,出奔郑,又有宠于厉公。子文闻其死也,曰:“古人有言曰:『知臣莫若君』,弗可改也已。”
[1]女:音rǔ,同“汝”,你。
[2]专利:一心谋求私利。
[3]厌:满足。
[4]不女疵瑕:“不疵瑕女”之倒装句,意谓不责怪你。女,音rǔ,同“汝”,你。疵瑕,责怪。
[5]适:前往。
[6]将不女容:“将不容女”之倒装句,即将无法容纳你。女,音rǔ,同“汝”,你。
《左传》相传为春秋鲁太史左丘明所撰,为春秋时代的史书,其中一段记载了楚文王与申侯之事。申侯为申氏所生,极受楚文王宠爱。楚文王临终之际,把申侯召来,给了他一块玉璧,叫他立即离开,文王说:“只有我了解你。你这个人一心谋求私利而不知满足,不断地向我索取财物,我总是有求必应,也不因此而责怪你,但是之后的君王将会反过来对你要求得更多,那么你就不免获罪了。所以我死后你快走吧!不要去小国,他们不会接纳你的。”楚文王下葬后,申侯依从他的交代,赶紧逃到郑国去,并且颇受郑厉公的宠爱。在这段记载中,有两句话是楚文王对申侯的指责:“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本是指申侯贪得无厌,不断向文王索求财物,后来“予取予求”被用来比喻任意取求,需索无度。
语义比喻任意取求,需索无度。
类别用在“随意索求”的表述上。
①我们的把柄在他手上,只好任他予取予求。
②他蛮横无理、予取予求的态度,引起大家的反感。
③他财大气粗,没人敢得罪他,只好任他予取予求。
④像你这种对人予取予求的态度,迟早会引起大家的反感。
⑤虽然父母很疼你,但你也不能对他们予取予求,应该懂得适可而止!
1,没有生命的东西。
2,(3)亲爱的花朵,并不是阳光永远予取予求,你终有一天要离开土壤妈妈的庇护,开始你独立的人生。
3,(20)一提到祝玉清,李忠脸上忽现霁色,笑道:“他祝淮想要拖延,激我乱事,我就偏不如他的意,到时候,整个江南都是我李家的,还是是任我李忠予取予求,哼……”。
4,(17)除非美国能拉动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加入其阵营,否则中国依然能在大部分市场予取予求。
5,(9)他财大气粗,没人敢得罪他,只好任他予取予求。
6,予取予求,侵吞国有资产如探囊取物。
7,(5)虽然父母很疼你,但你也不能对他们予取予求,应该懂得适可而止!
8,(1)现实永远是矛盾的,朋友也不是予取予求的,选择了热闹就不可避免聒噪,选择了恬静就不能嫌弃孤独。
9,(7)如果不够有钱以来任他们予取予求的话,日本的年轻人是无法负担的起成为社会离群索居的一员。
10,(2)从心所欲,不是说可以倚老卖老,我行我素,予取予求,惹人生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