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模棱两可”。见“模棱两可”条。
此处所列为“模棱两可”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根据《旧唐书》的记载,苏味道是唐初赵州栾城人,年轻时和李峤都以擅长文辞而出名,当时的人因此合称他们为“苏李”。虽然他一生中都在官场上打滚,还担任过宰相的重要职务,但是他的处事态度含混,曾经对人说:“处理事情时,最好不要明白的表示自己的意见和主张,万一出了错,才不会因为判断错误而受到责备,这就像摸著棱角的两端,不置可否才好。”人们因此,帮他取了个“苏摸棱”的外号。后来“模棱两可”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以比喻处理事情的态度含混,不表示明确的意见或主张。
1,她给他的复信写的多少似乎带有摸棱两可的笔调.
2,如今不少股评人都是‘太极’高手,讲话摸棱两可,这样做无非是想‘刀切豆腐两面光’,立于不败之地。
3,与此同时,美国就如何采取具体行动上一直发出摸棱两可的信号。
4,当然,使用像这样的自然语言编写方式时,会存在许多摸棱两可的地方。
5,在问到中国最近成功摧毁其在太空的自制废弃卫星而进行导弹发射问题时,对此回答摸棱两可。
6,在问到中国最近成功摧毁其在太空的自制废弃卫星而进行导弹发射问题时,对此回答摸棱两可。
7,我完全被他摸棱两可,含混不清的话搞糊涂了.
8,我完全被他摸棱两可,含混不清的话搞糊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