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汉语】-优秀的文字文化查询网站。
词典
  • 词典
  • 字典
  • 成语
当前位置:成语词典网 > 义不同戴的意思
tóng dài

义不同戴

  • 拼音

    yì bù tóng dài

  • 香港繁体字

    義不同戴

  • 注音

    ㄧˋ ㄅㄨˋ ㄊㄨㄥˊ ㄉㄞˋ

  • 近义词

    不共戴天

  • 通用度

    7.23

  • 成语标签

    4字成语

成语义不同戴的意思
成语义不同戴的详细解释

【释义】

即“不共戴天”。见“不共戴天”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不共戴天”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不共戴天”这句成语原本的意思就是“不和仇人顶著同样的天”,“天”只有一个,所以也就是不和仇人共存于世间的意思。什么样的仇人非得拚个你死我活呢?《礼记・曲礼》有一段话说:“杀害父亲的仇人,我不应和他共处于世间;在路上遇到杀害兄弟的仇人,不必等回家拿兵器,就应该直接上前报复;如果是杀害朋友的仇人,我不应该和他同国。”传统的儒家是很讲究礼的。在礼的观念中,对父母要尽孝,对兄弟要友爱,对朋友要存义,这是为人的基本。所以一个人是非观念要分明,要“以直报怨”。父母既是我们在世上最亲的人,遇到杀父仇人,岂有轻饶的道理?想尽办法也要报仇,否则为人子女就是不孝,也就是不合礼了。这正是为何《曲礼》说:“父之雠,弗与共戴天”的理由了。这种观念在《礼记・檀弓上》也提到:有父母之仇要报的人,是要“寝苫枕干”的。苫,音shān,草的意思。干是盾,也就是兵器的意思。也就是为报父母之仇,为人子女要处心积虑,睡不能安寝,随时准备兵器,等待机会。所以“不共戴天”原本是古代儒家藉报父仇一事的观念,来宣扬对父母之孝的重要,后来演变成一句成语,比喻对人仇恨极深。

【书证】

  • 01.《宋书・卷一○○・自序列传》:“今正以弑逆冤丑,义不同戴,举兵之日,岂求必全耶!”
成语义不同戴的翻译
成语义不同戴的造句
按成语首字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