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同舟共济”。见“同舟共济”条。
此处所列为“同舟共济”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同舟共济”原作“同舟而济”。《孙子・九地》曾说到用兵要如“率然”。“率然”是生活在会稽常山的大蛇,如果攻击牠的头,尾巴就会来救应;攻击牠的尾巴,头部就来救应;攻击牠的腰部,头尾都会一起来救应。孙子认为善于用兵作战的,指挥军队,也可以用这样的做法。像吴、越两国的人,一直是世仇,但是当他们同坐一条船,在遇到风雨的时候,也一定会团结一致,互相救助,如同左右手一般,合作无间,同心协力地度过难关。后来“同舟共济”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同心协力,战胜困难。在古籍文献里,也另有类似的词语,《邓析子・无厚》云:“同舟渡海,中流遇风,救患若一,所忧同也。”意思是在同一艘船中,遇到风雨时,因为大家所担忧的同样是害怕失去生命,因此便会互相团结,共度难关。语义和《孙子・九地》是相近的。
1,5. 夫将相大臣,均体元首,共舆而驰,同舟而济,舆倾舟覆,患实共之。
2,1. 共舆而驰,同舟而济,舆倾舟履,患实共之。
3,所谓‘同舟而济,胡、越不患异心’也。
4,取天下者,若逐野兽,而天下皆有分肉之心;若同舟而济,济则皆同其利,败将皆同其害。
5, 猎者逐禽,车驰人趋,各尽其力,无刑罚之威,而相为斥闉要遮者,同所利也;同舟而济于江,卒遇风波,百族之子,捷捽招杼船,若左右手,不以相德,其忧同也。
6, 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7, 夫将相大臣,均体元首,共舆而驰,同舟而济,舆倾舟覆,患实共之。
8,夫将相大臣,均体元首,共舆而驰,同舟而济,舆倾舟覆,患实共之。
9,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10, 共舆而驰,同舟而济,舆倾舟履,患实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