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白雪”是较为深奥难懂的音乐。相对于通俗音乐而言。语出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后亦用“阳春白雪”比喻精深高雅的文学艺术作品。△“下里巴人”、“曲高和寡”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1]中者,其始曰[2],国中[3]而[4]者数千人;其为[5],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6],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7][8],杂以[9],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10]高,其和弥寡。……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夫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1]郢:音yǐng。地名,春秋时楚国的都城,故址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境。
[2]下里巴人:此指通俗的歌曲。见“下里巴人”。
[3]属:音zhǔ,跟随。
[4]和:音hè,声音相应,这里指唱和的意思。
[5]阳阿薤露:此指介于高雅及通俗间的歌曲。
[6]阳春白雪:此指高雅的歌曲。
[7]引商:加长商音。
[8]刻羽:削减羽音。
[9]流徵:为徵音的流转变化。征,音zhǐ。
[10]弥:更加。
“阳春白雪”是古代的乐曲名,传说为春秋时晋师旷或齐刘涓子所作。阳春取其“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义。白雪则取其“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之义。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中,记载了楚襄王和宋玉的一段对话。有一次楚襄王对宋玉说:“我听到许多有关于你的不好传言,是不是因为你的言行举止有不端正的地方呢?”宋玉擅长言论,马上就说:“请大王先宽恕我的过错,让我先讲一段故事。”楚襄王答应了,于是宋玉便说道:“有一个外地的歌者来到了郢都,在市集中唱著通俗的歌曲,一开始跟著他一起唱和的人有数千人之多;后来他改唱比较不俗的歌曲,跟著唱和的人就只剩下数百人;等到他唱起高妙、优雅的歌曲,又夹杂著许多高难度的技巧,国中能够一起唱和的人就寥寥无几了。这不是因为歌者唱得不好听,而是因为曲子愈高雅,能够跟著唱和的人也就愈少。同样的,那些批评我的人,不过是些平庸之辈,怎么能够欣赏、了解我的为人呢?”宋玉以歌者唱阳春白雪这种高雅的曲子,反而不受到大众欢迎的例子,来比喻自己高尚不同于流俗,因此不容易被人了解,才会受到排挤。后来“阳春白雪”这句成语被用来比喻精深高雅的文学艺术作品。
语义比喻精深高雅的文学艺术作品。
类别用在“高雅艺术”的表述上。
①萧邦的许多钢琴曲真可说是阳春白雪,精深高雅。
②你这首诗格调高雅,真是阳春白雪,可以媲美李白、杜甫。
③我喜欢看阳春白雪的世界名著,也喜欢看下里巴人的通俗小说。
④他的作品有如阳春白雪,虽然没有极佳的销售量,但仍有一定的支持者。
⑤我们固然需要有阳春白雪的艺术作品,但下里巴人的通俗作品也不容忽视。
⑥读者对于文学作品的要求,不仅要有通俗易懂的下里巴人,而且也要有高雅深奥的阳春白雪。
1,有一种情,如阳春白雪,纯洁无瑕,如寒冬腊梅,风霜中更显坚韧;有一种爱,如池塘荷花,出污泥不染,如动人玫瑰,零落中更显香醇。这就是战友的爱、战友的情。
2,随着"厨房革命"的到来,镁质强化瓷已经成为最理想的中西宾餐馆酒楼和现代化家居生活的理想用瓷,被誉为陶瓷中的"阳春白雪",曾被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大宾馆选用,并为外商青睐,成为出口欧美东南亚中东的"热门货"。
3,今年北京未下雪,至今只降祝福“雪”,一祝事业高迁如汤灌雪,二祝身体健康傲霜斗雪,三祝爱情甜蜜飞鸿踏雪,四祝时来运转阳春白雪。愿你冬日快乐!
4,它不是文化对娱乐、阳春白雪对下里巴人,地下对主流。
5,我们既要会欣赏下里巴人,也要会欣赏阳春白雪。
6,阳春白雪冰肌玉骨清歌曼舞都算今朝。
7,我们既要会欣赏下里巴人,也要会欣赏阳春白雪。
8,三月,冰雪消融,弱柳抚风;三月的情,阳春白雪,卿卿我我;三月的情人节,如诗如歌,情真意切;我想对你说:白*情人节快乐!
9,阳春白雪”虽好,但“下里巴人”更为群众喜闻乐见。
10,那些情况在大多数时候都是适用的,因为在所有的国家都是一样的;其次,我们开始痛苦的意识到:阳春白雪,曲高和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