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到德行最完善的境界。《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郑玄・注》:“止,犹自处也。”《孔颖达・正义》:“在止于至善者,言大学之道,在止处于至善之行。”
1,4 故正心之功不在他求,只在诚意之中,体当本体明澈,止于至善而已矣。
2,8 四在朱子看来,人们之所以不能止于至善,关键是因为对事理看得不真切,不知何者为至善所在。
3,11 民,在止于至善。宋儒朱熹将亲民改为新民,并作解说。
4,5 运动精神的最高原则为不断跨越极限,追求止于至善。
5,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6,3 公司责任:社会公司家庭个人共赢工作风格:止于至善追根究底。
7,26 人之良知固然为善,然由于知得未精切,故只能见得一截而不能见另一截,是以不能止于至善。
8,14 朱子以为,只有在事事物物上求得一定理,才能止于至善,故需要下格物致知的工夫。
9,18 精益求精,止于至善是益而益电器事业永续经营的方向。
10,6 物格知至,则良知之被推往极致,则为止于至善之效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