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提倡,百人附和。比喻响应附和的人很多。语本《汉・桓宽・盐铁论・结和》:“人罢极而主不恤,国内溃而上不知,是以一夫倡而天下和。”亦作“一唱百和”。
1,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农民起义立即一倡百和。
2,向灾区捐款捐物的告示刚贴出来,真是一倡百和,几天就收到很多钱和物。
3,他的这一建议一倡百和,很快便得到了大家的赞许。
4,这种以一地同一行业见长的现象,实际上是同乡互助、一倡百和的结果。
5,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农民起义立即一倡百和。
6,但当时的杨度到底是狂而不浪,在国内一倡百和的排满声浪中还是颇孚众望的,人们没有想到,他日后会成为一只真正的“蛤蟆”。
7,向灾区捐款捐物的告示刚贴出来,真是一倡百和,几天就收到很多钱和物。
8,字迹圆滑——此人性格随和、办事老练,能一倡百和,善于搞公关工作。
9,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农民起义立即一倡百和。
10,字迹圆滑——此人性格随和、办事老练,能一倡百和,善于搞公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