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字逐句皆仔细斟酌、推敲。形容作文章或说话时态度谨慎。《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滦阳消夏录一》:“论语、孟子,宋儒积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断非汉儒所及。”
1,42 杜甫最关键的是字斟句酌,是苦吟出来的,真的是‘捻断数根须’。
2,孙梅阮元师徒,为文讲究骈俪,精雕细刻,字斟句酌,丽靡有加,犹如金粉丹青之画。
3,鲜明、生动,字斟句酌地进行推敲是必要的。
4,他来不及字斟句酌,但他惊喜地发现已经有些亮闪闪的字眼排着队,不可思议地从笔下涌出,留在他的稿纸上。
5,在新公司工作,你不但应字斟句酌,还要慎重交友。
6,他长着古板的尖下巴,古板的直鼻梁,说起话来一本正经,字斟句酌,彬彬有礼,活脱脱一个滑稽的老古董。
7,爱尔兰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是一个字斟句酌的人,一个寂寞孤独迷恋无声的人,其作品极力表现生活的荒诞。
8,受到新派史学代表梁启超先生“笔锋常带情感”的熏陶,所以他写《中国史纲》字斟句酌,力求给人以艺术的享受,但同时又不让情感超越理智,不以辞害意。
9,报价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尽管它也像实盘那样用某些字斟句酌的语言。
10,多数公务员担心留下不法把柄,因此对于白纸写黑字公文书,一定是字斟句酌,而会议时发言就没那么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