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一)指诗人以清风、明月等题材来吟咏诗句。语本唐・范传正〈赠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后亦用“吟风弄月”比喻吟诗作对的闲情逸致,或用来指作品空泛不切实际。
㈡(二)指男女欢爱的事情。
今士大夫之葬,必志于墓,有勋庸道德之家,兼树碑于道。余才术贫虚,不能两致,今作新墓铭,辄刊二石:一寘于泉扃,一表于道路,亦岘首汉川之义也,庶芳声之不泯焉。文集二十卷,或得之于时之文士,或得之于公之宗族,编辑断简,以行于代。 铭曰:「 [1]降神,是生辅臣。 [2]谴真,斯为逸人。晋有 [3],唐称 [4]。 [5],惟公一焉。晦以 [6],畅于文篇。万象奔走乎笔端,万虑泯灭乎罇前。卧必酒瓮,行惟酒船。吟风咏月,席地幕天。但贵乎适其所适,不知夫所以然而然。」
[1]嵩岳:即中岳嵩山,五岳之一,位在今河南省郑州市辖登封市北。
[2]蓬莱:山名。古代相传为仙人居处。
[3]七贤:指晋朝阮籍、嵇康、山涛、劉伶、阮咸、向秀、王戎等七位名士,崇尚老庄之学,轻视禮法,常集于竹林之下,纵情清谈,世称“竹林七贤”。
[4]八僊:唐代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璉、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人都因善饮酒赋诗,称为“八仙”。僊,同“仙”。
[5]应彼星象:指李白诞生之夜,其母梦見长庚星,即古人所称“太白金星”。
[6]曲糵:音qú niè,酿酒的酵母。此处借指“酒”。
“吟风弄月”原作“吟风咏月”。原來是指诗人以风月等自然景物为题材,借用來抒发一己的闲情逸致。李白,字太白,号青蓮居士,后人对他出众的才华有许多美誉,如“诗仙”、“诗侠”、“谪仙人”等。根据史料记载,李白病逝之后,原本葬于当涂(今安徽省当涂县)城南十里的龍山东麓。唐元和十二年,范传正会同当时的当涂县令諸葛纵,将李白墓由龍山迁葬于青山,并且亲自撰写〈赠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碑文详细记述了李白墓迁至青山的经过与原委,同时对李白的出生地、家世、晚年以及身后的境况也多所描述。作为一位享誉文坛的作家,李白所写作的诗文,天马行空般奇想,浪漫奔放,建构出奇特的作品意境。同时诗句又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才华横溢,无人可及,许多被传诵的诗句早已成为经典。因此,范传正为李白写墓志铭时,更将喜好喝酒与创作时的特殊才气一一写入碑文,“卧必酒瓮,行惟酒船”說明日常生活中与酒形影不離;“吟风咏月,席地幕天”则表述了徜徉自然,不受拘束的豪放个性。李白一生可說是与月亮不曾须臾離,〈静夜思〉裡的“床前明月光”,又〈月下独酌〉裡說:“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只要喝了酒,作品裡全然展现出豪迈的个性,竟然把月亮当成知己,进而饮酒对话。吟咏风月,取景自然,常常成为李白信手拈來的写作题材。后來“吟风弄月”这句成语就从这裡演变而出,指诗人以清风、明月等题材來吟咏诗句,后用來比喻吟诗作对的闲情逸致。又因所描述内容脱離现实生活,故也用于指作品空泛不切实际,用法上带有贬意。
(一)
(二)
㈠
语义指诗人以清风、明月等题材来吟咏诗句。
①美景当前,他不禁诗兴大发,吟风弄月一番。
②古今吟风弄月的诗作,写作手法往往各异其趣。
③湖畔风景秀丽,经常是文人雅士吟风弄月的场所。
㈡
语义比喻吟诗作对的闲情逸致。
①他退休后才得以游山玩水,过著吟风弄月的生活。
②同仁每日忙于公司事务,哪有吟风弄月的闲情上山赏花?
㈢
语义指作品空泛不切实际。
①过分吟风弄月、无病呻吟的诗作,往往不容易获得读者共鸣。
②文章不该只是吟风弄月地堆砌词藻,应该要呈现更多真实情感。
③这部小说真实刻划人生样貌,绝非一般吟风弄月的作品所可比拟。
1,对于高贵的穷人,喝粥并不亚于吟风弄月,日子就这样被过成了十四行或者诗经。路也
2,时至今日赵仵作还有兴趣和在下吟风弄月,猜谜解题呀!呵呵,那小弟就说说自己的愚见吧。
3,时常喜欢到险峻之地,吟风弄月,观览胜景。
4,崔硕虽然不事张扬,但其诗才却是你我皆知,说不得吟风弄月、红袖添香,昨夜便又在哪位佳人怀中做出一首好诗来。
5,当时的文学作品大多比较颓废。但也并非全是吟风弄月,也有对社会进行讽刺的。
6,马英九表示,文学不只是吟风弄月、茶余饭后的消遣,更是经国大业、不朽的盛事,可以深入人类灵魂的细腻艺术。
7,周承业觉得仕途无望,将来更没有机会继承家业,于是变得颓废浪荡起来,平日里经常与一些浮浪子弟混迹于花街柳巷,干些吟风弄月的勾当。
8,他所做的文章与寻常吟风弄月的作家不同,很有独到见解。
9,有的人浑浑噩噩,混吃等死;有的人翻陈出新,吟风弄月,大家都是在过日子,但是质量肯定不太一样。
10,他轻松的语气让我始料未及,原来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致命伤害,可以这么轻描淡写得如同吟风弄月。乐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