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养猴子时,早晨给三升橡树果实,晚上给四升,但亦可改变为“朝四暮三”。本为养猴人诈骗猴子的故事。典出《庄子・齐物论》。原用以比喻只变名目,不改实质。后用“朝三暮四”比喻人心意不定、反复无常。亦可用于比喻事物变化无定。△“反复无常”、“出尔反尔”、“朝秦暮楚”
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1][2][3],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4],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
[1]狙公:相传为古时善养猴者,能以智弄群猴。狙,音jū,猴子。
[2]赋:给予。
[3]芧:音xù,橡树的果实。
[4]亏:耗损、减少。
战国时代哲学家庄子曾经用了一个寓言来说明人常会自以为是而不知。这个寓言是这样的:话说有一个养猴人跟他所养的猴子说:“我决定每天早上喂你们吃三升橡实,下午喂四升橡实。”想不到猴子们都很不高兴,嫌早上吃的太少了。于是,养猴人就说:“那这样好了,我们就改成早上吃四升,下午吃三升。”猴子们听了都很高兴,以为这样一来,早上变多了。事实上,“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只改变了朝暮的数量,但猴子自以为是地满足了。一般人也常用这种自以为是的眼光来衡量事理,但是人世间众人对事情的看法就像“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一样,可以随时变来变去,并没有个定准的。所以庄子要人们学习超脱这些纷扰,返回大自然,只有在自然的境界中才能找到恒常不变的道理。这就是“休乎天钧”的境界,也就是“齐物论”的精义。后来从这个寓言演变成“朝三暮四”这句成语,比喻人心意不定、反复无常,或事物变化无定。
语义比喻心意不定、反复无常。贬义。
类别用在“意志不坚”的表述上。
①他老是朝三暮四地换工作,怎会有成就?
②做生意得讲信用,不可朝三暮四,出尔反尔。
③他向来厌恶反复无常,做事绝对不会朝三暮四的。
④她行事向来果断,不是个朝三暮四的人,别再冤枉她了。
⑤你一会儿要学画画,一会儿又要学摄影,不正是朝三暮四的态度吗?
同义“朝秦暮楚”及“朝三暮四”都是用来比喻人反复无常,意志不坚。
异义“朝秦暮楚”侧重于强调依附对象的反复变更;“朝三暮四”则侧重于强调心意和行为的变化不定。
朝秦暮楚 | 朝三暮四 | 例句 |
---|---|---|
✅ | ❌ | 我们这些小厂商,夹在两个大厂中间,为求生存,别怪我们朝秦暮楚。 |
❌ | ✅ | 你一会儿要学画,一会儿又要学摄影,不正是朝三暮四的态度吗? |
1,“这个办法是将朝三暮四改为朝四暮三,不能根本解决所谓的不公平问题。
2,这些规定朝三暮四,反复无常,真叫人无所适从。
3,朝九晚五不停忙,朝三暮四我最忙;起得早,鸡都赶不上;睡得晚,狗都闲我忙;忙忙碌碌比羊忙,身不如鸡,心如狼,为了赚点小钱差点把命丧,把命丧!
4,我知道你不是朝三暮四的人,你一定会按照你的诺言办事的。
5,朝暮四,昨非今是,痴儿不解枯荣事。
6,急躁冒进的政治主张与外交政策却让外国人大失所望。
7,我从未见到过这样朝三暮四的人。
8,你旦有了目标就要做下去,千万不能朝三暮四知之小工具整理,否则最后只会一事无成。
9,难道凡是第一次选择失当的人,无论因为对象朝三暮四,还是因为情况违逆多舛,就该一辈子漠然处之?
10,(41)朝九晚五不停忙,朝三暮四我最忙;起得早,鸡都赶不上;睡得晚,狗都闲我忙;忙忙碌碌比羊忙,身不如鸡,心如狼,为了赚点小钱差点把命丧,把命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