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子还没坐暖就得起身离去再忙别的事。形容奔走极为忙碌,没有休息的时候。#语本《淮南子・修务》。△“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墨突不黔”
且古之立帝王者,非以奉养其欲也;圣人践位者,非以逸乐其身也。为天下强掩弱,众暴寡,诈欺愚,勇侵怯,怀知而不以相教,积财而不以相分,故立天子以齐一之。为一人聪明而不足以遍照海内,故立三公九卿以辅翼之。绝国殊俗,僻远幽闲之处,不能被德承泽,故立诸侯以教诲之。是以地无不任,时无不应,官无隐事,国无遗利,所以衣寒食饥,养老弱而息劳倦也。若以布衣徒步之人观之,则伊尹负鼎而干汤,吕望鼓刀而入周,百里奚转鬻,管仲束缚,[2][3],[4][5]。是以[6][7],蒙耻辱以[8]世主,非以贪禄慕位,欲事起天下利而除万民之害。盖闻传书曰:神农憔悴,尧瘦臞,舜霉黑,禹胼胝。由此观之,则圣人之忧劳百姓甚矣!故自天子以下至于庶人,四胑不动,思虑不用,事治求澹者,未之闻也。
[1]典故或见于汉・班固〈答宾戏〉。
[2]孔子:孔丘(公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鲁人。生有圣德,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初仕鲁,为司寇,摄行相事,鲁国大治。后周游列国十三年,不见用,年六十八,返鲁,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经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开平民教育先河,后世尊为“至圣先师”。
[3]无黔突:没有因炊爨而熏黑的烟囱。形容人奔波忙碌,汲汲于行道。黔,音qián,熏黑。突,灶突,即砌在灶上的烟囱。
[4]墨子:墨翟(公元前501—前416),战国时鲁人,提倡兼爱、非攻、节用等学说,主张消弭战争,宣扬和平,自成一家之言。现存有《墨子》一书,是墨家思想的代表。
[5]无煖席:没有因久坐而温暖的席子。形容人奔波忙碌,汲汲于行道。煖,通“暖”。
[6]圣人:指上文伊尹、吕望、百里奚、管仲、孔子、墨子。
[7]不高山,不广河:不以山为高,不以河为广。表示不会因山高河广而绝行道之念。
[8]干:营求、求取。
汉・班固〈答宾戏〉(据《文选・卷四五・设论》引)
盖闻圣人有一定之论,烈士有不易之分,亦云名而已矣。故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夫德不得后身而特盛,功不得背时而独彰。是以圣哲之治,栖栖遑遑,孔席不㬉(暖),墨突不黔。由此言之,取舍者昔人之上务,著作者前列之余事耳。
另可参考:《文子・自然》
《淮南子》为汉淮南王刘安集门下食客所编写的一本书,其中思想驳杂,世以为杂家之代表。内〈修务〉一篇以圣人之“有为”驳难道家之“无为”,并提及孔子、墨子为“有为”之例证。孔子和墨子都是古代重要的思想家,分别为儒家与墨家的创立者。孔子为宣扬儒家的仁义思想,周游列国长达十三年,到六十八岁时才返回祖国鲁国。墨子是战国时代鲁人,主张消弭战争,平等互爱,由于战国时期各国之间大大小小的征战不断,墨子于是奔走四方,说服各国君王放弃战争。他们汲汲于行道,以天下为己任,一生都为天下生民而到处奔走,所以才会有“孔子无黔突,墨子无煖席”之语。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落脚处的烟囱都还没被熏黑,他就得离开赶到别的地方;墨子坐的席子都还没变暖,他也要起身离开了。每天生火煮饭必须用到的烟囱没被熏黑,表示停留的时间极短;席子无法坐暖,表示根本没有可以坐著休息的时间。后来“席不暇暖”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奔走极为忙碌,没有休息的时候。
语义形容奔走极为忙碌,没有休息的时候。
类别用在“勤奋苦干”的表述上。
①孔子席不暇暖地周游列国,为的就是宣扬儒家的仁道思想。
②这些日子的生意特别好,我们真是忙得席不暇暖,人仰马翻。
③老王这一阵子忙著到处寻访新客户,简直是席不暇暖,马不停蹄。
④为了如期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连月来他忙得食不知味,席不暇暖。
⑤救难人员上山下海,席不暇暖地四处救人,这种奋不顾身的精神的确令人钦佩。
⑥一会儿要开会,一会儿又要接洽厂商,今天可真把我忙得席不暇暖,累得精疲力竭。
1,一会儿要开会,一会儿又要接洽厂商,今天可真把我忙得席不暇暖,累得精疲力竭。
2,孔子席不暇暖地周游列国,为的就是宣扬儒家的仁道思想。
3,托马辛诺老头子到处风尘仆仆,席不暇暖,奋力保卫自己的疆域。
4,她嫁给孙策之后,孙策忙于开基创业,东征西讨,席不暇暖,夫妻相聚之时甚少。
5,这十年来,你的生活一直是席不暇暖的,难道你不觉得累吗?
6,这些日子的生意特别好,我们真是忙得席不暇暖,人仰马翻。
7,老王这一阵子忙着到处寻访新客户,简直是席不暇暖,马不停蹄。
8,为了如期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连月来他忙得食不知味,席不暇暖。
9,他这个大忙人,才来10分钟就要走了,真是席不暇暖。
10,真是忙得席不暇暖,人仰马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