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为佛教语,指道无所不在。#语出《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一八・赵州观音院从谂禅师》。后用“头头是道”形容言语清楚明白,有条理。△“井井有条”、“有条不紊”
师初谒南泉,泉问:“汝是有主沙弥,无主沙弥?”师曰:“有主沙弥。”泉曰:“那个是你主?”师近前躬身曰:“仲冬严寒,伏惟和尚,尊候万福。”泉器之,许其入室。颂曰:“解把一茎野草,唤作丈六[2]。会得头头皆是道,眼中童子面前人。”
[1]典故或见于《续传灯录・卷二六・慧力洞源禅师》。
[2]金身:以金饰身的佛像。
《续传灯录・卷二六・慧力洞源禅师》
佛祖不立,雨落街头自湿。凡圣何依?晴干自是无泥。方知头头皆是道,法法本圆成。
在佛教史上,禅宗是以不立文字为其宗旨,主张禅不可言说。但发展到后来,佛理不可言说又需言说,然而又不能落入世俗文字、语言的窠臼,于是在走到极端之后,又转向于立文字述说,因此有文字禅的出现。文字禅中有所谓的“公案”,“公案”本指官府判决是非的案例,禅宗借用它专指古代禅师的言行纪录,其中蕴含著开导弟子觉悟的经验。而“颂古”就是后来的僧人用韵文的形式,对“公案”进行赞誉性解释的语录体裁,是教禅学禅、启悟心性的教学手段。它的特点是不点破,留下参悟的话题和机锋,不直接把古圣的意旨叙述出来,而是运用生活化的比喻,绕路说禅。南宋时僧人法应收集“颂古”之作,编成《禅宗颂古联珠集》,元代的普会接续法应的工作,编成《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在规模及内容上都大有增加。典源出自于《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一八,大意是说赵州从谂禅师在初次参见南泉普愿禅师时,即表现得不寻常。对于普愿禅师问他的问题,他并不直接回答,而是以另一种巧妙的方式应答,因此深得普愿禅师的赏识。关于这段问答,后面的颂文则是说得很明白,意谓:即使是一把小草,有智慧的人也可以将它变成一尊佛像;也就是只要悟得禅理,则道时时刻刻存在我们眼前,是无所不在的。“头头是道”这句成语原用来指道无所不在,后则用于形容言语清楚明白,有条理。
㈠
语义指道无所不在。
类别用在“处处有理”的表述上。
①世事本来头头是道,一花一石都可窥见一个天堂。
②不同的宗教间,教理往往可互通有无,头头是道,不必执著于孰高孰低。
㈡
语义形容言语清楚明白,有条理。褒义。
类别用在“言谈有序”、“仔细严谨”的表述上。
①他的口才极好,说起话来头头是道。
②这篇评论写得头头是道,令人赞赏不已。
③教授针对这个理论,头头是道地加以阐释。
④他年纪虽轻,但讲话头头是道,显得经验十足。
⑤他的学问渊博,一开口就头头是道,令人折服。
⑥听他分析得头头是道,大家都同意采用他的提案。
⑦他总是能以最快的速度,给人一个头头是道的解释。
1,科学家对这种天象分析得头头是道,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啊!
2,27. 他平时很懂地理知识,在这次地理问题讨论会上,他侃侃而谈,把黄河来源讲的头头是道,让人佩服。
3,端午节,祝福语,头头是道,香米粒,真心诚意的威力,甜枣粒,全心全意的实力,我亲爱的朋友,端午节,祝福你,粒粒有利,端午节,祝福你,粒粒给力。
4,他只会纸上谈兵,讲得头头是道,干起来却不行。
5,他年纪虽轻,但讲话头头是道,显得经验十足。
6,鲁迅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看到某个人,头头是道,冠冕堂皇地大说一气,你如果真的相信他所说的一切,你就是一头“笨牛”。
7,他把班上的趣事头头是道地讲给我听。
8,别看他小小年纪,说话办事还头头是道,干脆利落。
9,二月二通知:今日龙抬头,一要理发,幸福滴头头是道;二要仰首,快乐滴趾高气扬;三要吃猪头,美美滴摇头晃脑;祝你龙抬头日,事业占尽风头,快乐永无尽头!
10,85. 同时,对比之下,尹东佑亭大将还头头是道的分析了大清帝国的北洋水师的种种弊病和闭关自守,而且嘲笑北洋舰队的主力舰艇已经老化,落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