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父母之丧。远,祖先。语出《《论语・学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指依礼慎重办理父母丧事,祭祀要诚心的追念远祖。《唐・张说・唐故夏州都督太原王公神道碑》:“皆笃行纯孝,慎终追远。”后亦指慎重从事,追念前贤。或作“谨终追远”、“追远慎终”。
1,至于儒家重丧服之制,慎终追远,固然是缘情制礼,寄托孝思,但圣人之教亦随时代而变改。
2,党员干部应当带头文明祭奠、低碳祭扫,主动采用敬献鲜花、植树绿化、踏青遥祭、经典诵读等方式缅怀故人,弘扬慎终追远等优秀传统文化。
3,尽孝不单是父母在世时的事,还要做到慎终追远。
4,这一独特文化现象也反映了古代儒家慎终追远的孝道观念和灵魂不灭的鬼神信仰,反映了古代道教“长生久视”和佛教轮回报应的宗教观念。
5,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基于上述意义,清明节因此成为华人的重要节日。
6,中国人特重孝道,其慎终追远的精神,与地藏法门有所吻合。
7,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后人要“报本反始”、“慎终追远”,要“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
8,‘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何解?‘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9,报道说,澎湖人在冬至日,宗祠、家庙会由轮值的值年祭者,循传统祭祖,表达慎终追远之意,还会申报新婚、新丁等,以象征承先启后,继往开来。
10,谯氏家族清明会会长、谯周第62代孙谯大德担任祭祖仪式的主祭官,带领大家拈香进拜、行礼献辞,并唱诵祭文,以表达后生慎终追远,敬祖尊亲之意。